尤權:
產業結構調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產業結構不優化,節能減排、綠色低碳,都不可能做到
福建具有優良的生態環境,這是大自然的恩賜,也是廣大干部群眾長期精心保護的結果。
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抓的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省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出了加快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努力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的決策部署。我們將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實施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切實把潛在生態優勢轉化為現實發展優勢,努力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首先是優化國土開發空間布局。全省12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哪些是生態保護區,哪些是開發區,哪些是居住區,我們要把區域劃清楚,功能定明確。屬于保護區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護生態,大規模工業項目就不能搞。屬于開發區的,就密集布局工業項目,創造更多產值。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居住區也要科學地布局。
二是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福建經濟基本是偏輕的結構。現在要把調整結構的重點放在增量上,通過增量來優化整個經濟結構,這是我們基本的發展思路。只有增量是優的,才能把平均數往上拉,把結構往優的方向調。產業結構調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產業結構不優化,節能減排、綠色低碳,都不可能做到。
三是節約能源資源。節約能源、節約資源對福建的發展很重要。我現在很擔心福建的地。福建的地不多,生態保護有紅線,保護耕地有紅線,上產業項目要占地,上基礎設施項目要占地,城市擴大要占地,供需矛盾很突出。福建地勢西高東低,省內沒有多少大型水利設施,一下雨都流到海里去了,雨水變成“過路財神”。
四是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力度。要讓大家多種樹,少砍樹,F在新上項目,或多或少會增加排放,能源消耗更不用說。再先進的項目,不可能不排放,排放就會增加二氧化硫等指標。一方面要保護環境,一方面要治理污染,兩項都要下力氣抓。
五是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完善資源環境保護和管理制度,積極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集體林權等制度創新。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機制,建立和完善流域、森林、濕地、海洋、水土保持等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健全生態資本市場化運作機制,積極開展節能量、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探索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只有體制機制建立健全了,使大家有保護環境、保護生態的內生動力,才能實現生態建設的長治久安。
六是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評價考核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增加考核權重,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實行差別化的評價考核制度,按照發展基礎、資源稟賦、產業結構、區位優勢,對各設區市和主體功能區實行分類考核。建立生態文明目標責任制和行政問責制,實行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推進各級領導干部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抓好生態文明建設。
——福建省委書記尤權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