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據顯示,從目前人力資源市場的供需情況來看,我國技工求人倍率(即崗位需求數與求職人數之比)近年來維持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維持在2以上。與此同時,技工短缺呈現新趨勢,從過去的東部沿海地區逐步蔓延到中西部地區,且從過去的季節性短缺演變為經常性短缺。技能人才的缺口,已成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大難題。
以技能人才助推高質量發展。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要從“制造大國”升級為“制造強國”,亟需充足的高技能人才作支撐。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是建設人才強國的重大舉措,也是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穩定就業的必然選擇。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各級政府要把技能培訓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完善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深化技能人才機制改革,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積極支持技能培訓,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深入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完善“政府主導、人社牽頭、部門配合、上下聯動”工作機制,積極發揮人社、教育、民政等單位作用,筑牢更加堅實的大職業培訓體系。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培訓,推動培訓項目與市場需求相對接、培訓內容與崗位需求相對接、實操實訓與生產實際相對接,培養生產、服務一線技能人才,將校企合作作為技工院校的基本辦學制度,搭建職業培訓云平臺,推行“線上與線下、遠程與現場”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實現職工培訓的多樣化。把城鄉各類勞動者納入職業培訓補貼政策范圍,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方位提升各類勞動者的職業技能素質,以適應就業工作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強大的技能人才支撐。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開展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進課堂、進企業、進賽場、進車間活動,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加強對技能人才的獎勵補助,增強吸引高技能人才政策競爭力,推進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職業技能鑒定改革工作,強化技能要素參與分配,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增強技能人才的職業榮譽感、自豪感、獲得感。
把培養和造就大批技能人才作為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努力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局面,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風尚,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人才保障。(作者:潘鐸印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審計局)